3)第138章 论美_被迫出道[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它就是日常生活本身,很容易让人想起故乡,是那样熟稔、又令人不耐,多多少少,还有几丝亲切。

  可没有这种共同生活背景的外国人能看懂么?能明白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么?能懂中国式心灵么?

  看到第三次时,缪曜文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了。

  《螳》的编剧是刘向东,他同时还是一个导演,这为他的编剧身份带来了一种优势,他在文本中不自觉采用了大量的电影化叙事手段,对白的文学性被削弱至最低,完全是生活化的语言,而非凝炼紧实的书面的文学性语言,配合上所有演员的细腻演出,让《螳》成为了一部即使是无声默片也完全可以让观众明白镜头里发生了什么的电影。

  台词作为显文本并不重要,这部片子想让人感触到的东西全在潜文本里,观众用大脑思考显文本,用心体验潜文本。

  心才是跨越文化区隔的真正桥梁。

  在第一次看《螳》时,沉浸于故事本身,缪曜文觉得时间被拉长了,可当他想要解析这部电影时,他又觉得太快了,他现在非常渴盼《螳》在网络平台上线,或者可以从卓然那里获得一个视频录制版,这样他就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用他最喜欢的姿势慢慢拉片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正常的观影速度品味这部作品。

  电影在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非常经典的一幕,陈罔市杀夫。

  缪曜文每次看都有新感觉,陈罔市杀掉丈夫后瘫坐在地上的那一幕,被卓然拍出油画般的质感,光线运用是绝对的天才手笔,让人想起卡拉瓦乔的绘画手法,陈罔市正好处在明与暗的分割线上,脸被阴影分割开来。

  这样典型的伦勃朗布光只在《螳》中出现过一次,卓然以此来提示高明的观影人,这个时刻的重要性。

  他终于从半神的位置降落,回到人间,因为神有了疑问。

  这也是全片唯一的哲学性瞬间,导演最终还是暴露了他自己的存在。

  可这正是生活与电影的根本区别,生活不需要追问,电影需要。

  缪曜文正发着呆,然后被一个从他身前侧身走过的高大年轻人打断了思索。

  他第一次看《螳》就见过这个人,他是个典型的法国帅哥,有双迷人的绿眼睛,金发梳成了马尾。

  帅哥在他隔壁的空位子上坐下,扭头低声与一位老人低声说话。

  缪曜文听不清两个人在说什么,即使听得清,他也听不懂。

  可他在老人抬头的一瞬间,认出了老人的脸。

  本届电影节特邀荣誉主席,法国电影国宝,已经九十一岁的大导演弗朗索瓦。

  他也可以被称为卓然的恩人,因为卓然能拿到金棕榈,跟他当年的坚决是分不开的。

  ―――――――――――――――

  弗朗索瓦很不高兴重孙子的到来,因为这打扰到了他看电影的兴致,至于本届评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