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一片私心_农女有田:娘子,很彪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一路的奔波劳累不提,参将回京述职,边关这边的家人都带了回去。

  因此这路上的脚程并不快,都是走得陆路,虽然马车颠簸,不如船上平稳。

  可张婆子到底是山里长大的,对她来说,脚踏实地更安心些。

  加上参将的家眷许是听过参将的叮嘱,知道这位老太太,看着不起眼,身上也没诰命。

  可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她可生了一个好闺女,如今的皇后娘娘和九皇子的命可都是老太太的闺女救的。

  就凭这个,她们也不敢怠慢。

  因此这一路,倒是相安无事。

  紧赶慢赶的,路上也走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到了京城。

  顾家和王永珠早就得了消息,一直派人守在直隶的驿站。

  见了张婆子,忙上前请安行礼,又谢过了那参将,才将人接走。

  那参将因着护送张婆子平安到了京城,述职后,没多久新的任命就下来了,被外放到富庶之地当了武官。

  要知道这位置可是多少人都盯着,他再是想不到自己能拿到这个位置的任命的。

  想来想去,也只有顾家,或者说是宋家在里面使了力气,才有这样的结果。

  倒是意外之喜。

  且说张婆子被顾家的人接到,直接先送到了郊外的庄子里。

  不说顾家老夫人和张婆子母女分别,又是几年未见。

  就是王永珠和张婆子才分别数月,就一直记挂着,要不是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拦着不让她,她都要亲自去直隶去接人了。

  没办法,谁让如今王永珠已经是京城贵女圈里炙手可热的红人呢?

  本来以为躲在顾家郊外的庄子里,等时日久了,躲过风头也就好了。

  加上立后和立太子两件事情,沸沸扬扬的,如今这京城里大都注意力在这上面。

  可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有人故意的。

  九皇子满月酒的时候,皇帝不知道抽了什么风,不仅将九皇子给抱到了前朝炫耀了一番,还说出什么小九类朕的话来。

  听在文武百官那些没事都要琢磨出事情来的老狐狸耳朵里,好嘛,这就是一种征兆,一种寓意。

  再加上九皇子满月长开后,还真的是一眼就看得出来,长得酷似皇帝,也难怪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说皇帝,就是太后,本来对皇贵妃和九皇子淡淡的,尤其是听说封皇贵妃为后,更是不高兴了好久。

  可在见到长开的九皇子后,那点子慈爱祖母的心,都落在了九皇子身上,恨不得把九皇子当眼珠子。

  对皇后如今也是和颜悦色,一口一个好儿媳,将其他孙子孙女和嫔妃都给抛在了脑后。

  这也就罢了,本来扯不到王永珠身上。

  偏偏皇帝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在文武百官贺喜的时候,宋弘说恭贺词的时候,还特意的当着大家的面,好生夸奖了几句王永珠。

  大意就是,王永珠是皇后和九皇子的贵人。

  这话能听吗?皇后和九皇子是除了皇帝外天下最尊贵的人了,谁敢当他们的贵人?

  宋弘当场就给跪下了,只说不敢。

  又说皇后和九皇子那是自己福泽深厚,更是陛下庇佑,才能遇难呈祥,和旁人无关。

  皇帝听了宋弘的话,也就一笑算了。

  这话传到后宫里头,王永珠恨不得晚上就去将皇帝给套麻袋揍一顿,这特么是夸她?这是再给她拉仇恨好吗?好歹自己也救了他老婆孩子一命,有这么恩将仇报的吗?

  可当时那情况,不仅是她,连高氏,还有顾家大夫人,一起都跪下来请罪。

  王永珠差点没绷住。

  倒是皇后,脸上不动声色,笑盈盈的凑在太后耳边说了几句什么,太后才露出一丝笑意来,只说既然如此,那是该谢谢卫国公世子夫人,不然哀家的小九也不能这般康健。

  看赏吧!

  当着众人的面,赏赐了一大堆东西,才算将这事暂时揭过了。

  可满月酒后,王永珠就在百官和女眷心里立下号了。

  一时请帖如雪般,纷至沓来。

  王永珠被迫又到顾家庄子上躲清闲来。

  每日无事,都要在心里将皇帝那个罪魁祸首和他的祖宗都问候上一百遍,才能消气。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