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章 交替射法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击频率吗?答案是,不仅不会降低两个弓手总体的输出频率,反而效率会更高。

  交替射击,只是让射击错开了而已。

  拉弓开箭整个过程需要六七秒,六七秒时间足够让两人的动作完全错开。

  一人射完,另一人正好把箭搭上,替补上身位的同时,弓也拉开了,然后射完撤下,另一个人又把箭搭好了。

  弓手们交替射箭的配合越发熟练,李孟羲一边看,一只手背到了背后,手指不由自主的掐着指节默默计算时间。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李孟羲不知何时自动有了这个习惯,能掐会算的技能,好像不知不觉间觉醒了。

  弓手们动作越来越连贯,然后突然嘎然而止。

  没箭了。

  对!

  守城之时,箭支补充也是个问题。

  李孟羲也拿过箭筒看了,一支箭筒能盛三十支箭而已。

  由箭支,李孟羲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在攻城的时候,攻城战一旦开始,可能要连打几天几夜。

  三十支箭,很快就能射完。

  那箭射完该如何?

  拉弓很耗费体力,满弓把三十支箭射完,手臂都要没力气了,纵然能补充箭支,弓手也无法继续射击了。

  弩到是省体力,可是弩箭射完也需要补充。

  弩手射完箭,不应该直接下城去补箭的,直接下城增加了城头人员流动量,不利于城墙增援,且多耗费体力。

  弩手一天若需要补充十次弩箭,若是十次上下城,累积消耗的体力就很多了。

  所以,应该有专门的供给弩箭的人员。

  一个或两个人,抬着几百支弩箭上城供应,能供十个人的用箭。

  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没战斗力的民夫的体力消耗,代替十个战兵上下城的体力消耗,再划算不过。

  李孟羲很擅长联想,见识之博广,思维之开阔,非是古人能比。

  由弓,联想到了射支补充,然后再联想到了弩,然后再联想到对整个城墙的补给,以及人员该如何畅通无阻的城上城下调动,甚至是边交战边轮换换下体力不济的守城士卒。

  这么一联想,瞬间大堆问题又来了。

  李孟羲甩了甩头,还是暂时不管其他了,先弄明白弓弩手这一个点再说。

  李孟羲派了四个弓手的一个,让他去跟刘备交涉,说需要几架弩机,让他取来。

  还剩的三个弓手,箭筒里剩的箭都不多了,只剩两三支了。

  李孟羲把头探出城垛外,侧头向左侧去看,看到了搭在敌楼前的攻城梯。

  成年人的视线高度,跟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是不一样的。

  李孟羲被城垛挡住看不到外面的攻城梯,而乡勇们不仅能看到,还能搭箭射击。

  带着三个弓兵又往边上的城墙走了一段,大致十来步路。

  “你们从这里,能射到攻城队的地方吗?”李孟羲问。

  弓手各自抬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