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风起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旦摩根放弃了对太平洋舰队的投入,那么这个舰队将有百分之四十的舰艇无法再次驶离港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地存在就是为经济基础服务。这是一个很浅显得道理。也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美国,当各个私人的军工财团以垄断地方式最终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这些把握了美国国家机器中至关重要一环的人们,就开始要直接跳出来引导国家政策的走向了。毫无疑问,对于军火商来说,世界和平是个绝对灾难,在供求关系的环节上,他们的商品能不能够找到市场直接取决于战争的存在与否。

  在二战前期,由罗斯福主导的美国政府一直不直接参加战争,但是却以贷款乃至于援助的形式,向各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大量的军火物资。这是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处在北美洲的国家爱好和平,为了和平的重现他们甚至不惜慷慨解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美国人的对外军事援助,直至后来的直接参战,都是由其外部利益以及内部势力趋势所决定的。以贷款形势对其他国家的军援,那自然是就等于是将国内大军火商们的商品出售出去了,而无偿援助的那一部分,则是让全美国所有的纳税人一起来为这些军火商的服务埋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内,尤其是在政治里,有钱的人就有势,仅从这一点上说,它从苏联国内的情况也是极为不同的 ̄ ̄在苏联,要是出来一个类似于摩根的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打倒。

  杜鲁门接过了罗斯福的总统权杖,但是他却无法在短期内统合身边的全部执政要素,而他的上台,也使得罗斯福当初同那些鹰派势力之间的暗箱协议变成了一堆废纸。杜鲁门作为原来的副总统,自然不可能不知道罗斯福在战后初期的一个阶段内的主要政策侧重点,按照当初的协议内容,在战争结束之后,白宫方面将会把主要的精力转换到国内建设上来,最重要的,是提高国家福利、缓解国内矛盾。基于此,美国的对外政策将会趋向温和,尽量避免同以苏联为中心的各个新兴苏维埃国家相敌对。但是如今呢,他却不能继续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很清晰,他这个半路出家的总统,要想在这个位子上坐下去,就必须迎合那些鹰派势力的喜好,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此时的杜鲁门或许还无法知道,他这旨在缓兵的一时之计,将会对美国的后世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他为了立足而对鹰派的妥协,造成了这一股不安因素的进一步壮大,从而使得其后续几任美国总统,都无法在其任内实行较为缓和的对外政策。同苏联之间的军事争霸、在世界各地彰显其存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