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章 种冬小麦_桃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错,唐朝时是不种冬小麦的,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明朝后期才开始改变。唐宋时人口基数较小,可耕种的土地宽广,虽是一亩地的产量极少,但是数量够多,也能有富余的粮食。

  元朝时,耕地被蒙古人圈为牧场,汉人大量被杀,或被驱逐到长江以南方,种两季的水稻的地方。

  明朝成立时,北方已经没有几个人会种地了,朱元璋费尽心思,只为找一个会种地的农民而不得。

  到了明朝后期,各地的藩王圈地比元朝更厉害,更彻底。农民没有办法,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尝试着种了一些小麦。没想到小麦苗能耐得住严寒,小麦可以种完过冬就被人无意间发现了。

  冬天经过翻耕的土地,被雪冻死了不少躲地里越冬的害虫,来年就能获得丰收。收了麦子之后,可再种一季,这样的话,产量就增加了一半,百姓也勉强能活。

  到了清朝,朝廷政策扶持农耕,粮食连年得到丰收,冬小麦就没有得到推广的契机。直到清末民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耕地逐渐变得没人耕种。

  刚刚控制局面的军阀政府,为了粮食,到处发动民智,冬小麦才逐渐的出现在当局者的面前。而冬小麦大面积推广种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李世民好奇问杨义:“你这个种冬小麦的法子有几成把握?别到时候种下去了,冬天一过便被冻死了。这样不但得不到粮食,还浪费了种子。”

  “臣有八成把握,但需要按照臣的方法来种,如果不按照臣的方法来种,就只有两成。”

  “难怪你这里开垦了那么多土地都不耕种,难道是留着种冬小麦的?”

  “不错!臣现在已经加大了开垦力度。本来臣可以发展其他事情赚些钱的,但是臣现在要尽全力开垦土地,为的就是种冬小麦!

  如今已经开垦了1万余亩,剩下的用来种桑、麻、果、蔬等。到时臣这块地方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可以为长安城的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世民听了杨义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你写个折子给朕呈上来,要写的详细一些,朕将用最快的方式发往全国各地!”

  “不用发往全国各地,只需发往边境以南,淮河以北之地便可。”

  “这是为何?”

  “因为边境以北也种不了冬小麦,淮河以南主要以种水稻为主,且可以一年两熟,冬天还可以种些蔬菜。这样算下来相当于一年三季,如果种冬小麦就太浪费土地了。”

  “你的意思是说,只有关中、河东、河南、河北、淮南、山南、蜀中等地可以种植?”

  “不是!应该要排除蜀中,蜀中的气候和江南差不多,那边种植的话也会浪费土地。最好是河东、河南、河北、淮南、山南、关中、河西!”

  “哦,原来只这些地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