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7章 大有来历_天赐福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自己生母手里拿到一些对方偷摸儿积攒下的私房银子、私房产业。

  可若是他们有个恨毒了妾室通房之流的嫡母,那他们别说从自己生母手里弄银子花了,他们能不能在分家时把自己的生母给弄出来都要看嫡母嫡兄心情呢。

  这样一条几乎不给庶子活路、对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也十分不公的族规,按说是不该存在这么长时间的,奈何这条族规来历特殊,任何一位继任的家主,为了不让人说自己数典忘祖,那都是万万不敢去碰他们李家先祖定下的这条家规的。

  是的,定下这条族规的人,是那位在自己短短六十六年的人生里,奇迹般地把他们老李家从农耕之家发展成当时的小世家之一的李家先祖。

  这位老爷子的画像和灵位,这两百多年一直被李家子孙供奉在李家祠堂最中间、最显眼的那个位置。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嫡支嫡子的利益和地位,实际上却是为了让李家的权势、财富始终都能高度集中。

  因为唯有如此,每一代的李家家主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上一任家主留下的那些资源,才能继续壮大整个李家,让李家从小世家变成大世家,从大世家变成屹立数百年而不倒的庞然大物。

  不得不说,这老爷子还真是挺有远见的。

  有了他立下的那十条族规,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李氏一族,还真就慢慢发展壮大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

  受益的嫡支嫡子就不说了,那都是家族从小就倾尽全力培养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

  而那些看似被老祖宗坑惨了的旁支子弟、庶出子弟,却也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以后做不成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所以个个都十分自觉地为了以后能够活着、能够活好而加倍努力。

  在教育资源这一点上,李家先祖倒是没有亏待这些旁系子弟和庶出子弟。

  他们不仅拥有和嫡支嫡子一样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不用像嫡支嫡子那样负担学堂的一应开支。

  他们要做的,就只有尽最大努力强大自身。

  无论他们是选择从文还是选择从武,李家都有合适的先生教导他们。

  也是多亏了李家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李家才能在积累数百年后,根深叶茂的成长到足以推翻前朝。

  当然,李家人也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想着要举反旗、谋天下。

  李家先祖留给后世子孙的发展计划,可不包括推翻朝廷,自己当家做主的这一条。

  宣武帝李熹和秦王李勋之所以走上这条不归路,其实也是被前朝的那些当权者给逼出来的。

  前朝末年,李家的两兄弟一个在北疆做封疆大吏,一个则是镇守西南做守边大将。

  与此同时,李家还有很多旁支子弟分布在全国各地,当着大大小小不同品阶的官。

  这些人大多都很安分,就算官场黑暗,他们想做的却也只是明哲保身,只是尽最大可能保全族人。

  然而家族一大、人数一多,这其中就难免会出那么一个两个异类。

  李家也没能幸免。

  就在以李熹、李勋为首的李家人全都夹起尾巴做人,只盼着新旧交替早日结束的关键时期,李家有两位热血上头的旁支子弟,学着人家搞起了起义活动。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