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挖吧,挖吧》前篇_轻,短,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梯为罐笼。

  不过我觉得电梯关起来的时候,确实像关猫猫狗狗的笼子。身边干活的同事也常常念叨一句话,听的多了自己都会说了叫:罐笼子一下一上,一天过去了。罐笼子一下不上,一辈子就过去了。

  还记得第一次下矿,我也以为下去了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后来才知道坐罐笼下井只是第一步,下到底之后还有十几里的路要走。

  同事们也常说,我们这里比别的矿场多一步。有一段路需要坐猴车,而有的矿场没有猴车。

  猴车就是一根带板凳的竖杆,说起来更像是外国登雪山的那种线缆车。为什么说是猴车,因为一根杆子上只能坐一个人。人坐在杆子抓着杆子就像一只抓着树的猴子,大多数同事都不喜欢猴车。因为猴车摇摇晃晃的,猴车会带着我们走上一段比较长的下坡路。

  下坡路平稳之后,猴车也就到头了。

  之后出现的就是地铁,同事们常常说这才是真正的地下铁。

  我很惭愧第一次见铁轨并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地下。

  铁轨上有电车,平行着铺开。坐上去送入矿洞深处,十几里的路程才能到我们干活的地方。

  估计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是不会相信地下几百乃至千米的地方会有地铁,而且这地铁长的可怕。

  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地铁的这段路,因为能在这段路上小憩十几分钟。

  我时常会在电车上睡着,有时候感觉眼睛一闭一睁就要开始工作了。但有的时候会觉得睡了很久,但再睁开眼发现才走了不到几分钟。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在电车上睡觉和闭目养神,因为到了就要开始干活了。而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足够精神,不然随便的一点纰漏都可能危及生命。

  工作开始,先有前面的同事用矸枪打眼。

  规划出工作区域,随后是放炮。

  就是拿炸药炸出巷道,炸完之后就要开始工作了。

  我负责挖,身后的大海和一位老师傅则负责搭建支护。

  就是用液压机器制成的大棚子,顶在我的头顶防止煤矿坍塌。

  这个活必须由熟练的人来干,而且需要十分默契的配合。万一出事情支护就是我们最后的保证,能不能从矿下安全回去都靠支护。

  一个个由支护构成的液压平台一点点的在巷道内搭建起来,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所有人从巷道内出来,把专门的割煤机放进去。

  机器运作起来就会向前收割煤矿,然后用刮板机拉出来。

  这就是全部挖煤的流程了,往转载机上装上皮带。

  把煤矿拉出去之后的事情就不归我们管了。

  听矿里的老师傅说我算幸运的了,再早些年下矿的人可没有这些机器。

  支护需要用手一点点的搭出来。煤矿也必须一稿子一稿子的挖,一只手一只手的拿。然后推着运出去,运到货仓去。

  每次说到这里,老师傅总会让我看他的手。

  手掌裂纹里的沟壑,黑色的煤矿已经成了纹理。变成类似纹身的东西在手掌里这辈子没办法去掉。

  我估计现在蜂窝煤已经不多见了,但工业用煤需求量巨大。

  你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仍有五百多万煤矿工人,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人数。实际从业人员有可能更多,一些临时工和黑工是不可能出现在表格被记录下来的。

  十四岁的我从开始干这行开始,那时候我也是黑工之一。

  一晃就在矿下干了整整十年,每天有意识的日子在矿下的比矿上还多。

  我们心里清楚,现在的新能源越来越多。煤矿却越来越少,很可能一天起来大家就都没工作了。

  当然还有别的矿材可以让我们挖掘,但是挖了那么多年的煤。我们都明白挖煤是最轻松的,我们也希望没工作的那天永远不要出现。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