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第九话:红火_娇娘发家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知道财不外露,便赶紧将铜板都给仔细的贴身收了起来。

  盘石镇富裕,挎着篮子买菜的,最差的都是穿的细棉,不愁穿,自然也不愁吃,再加上菜本来就是必需品,谁家不买?

  一条市集上,几乎每处摊子都有人问津,买菜的,买鱼的,买肉的,买鸡的,热闹得不行。

  宋秋他们这摊儿,送走了第一个客人,也很快就来了第二位客人,正是来买山菌的,顺带买点茄子和辣椒什么的。

  山菌初上市,卖得很是快,早市还没结束,一背篓的山菌就都卖光了。

  倒是菜还剩下不少,就接着吆喝呗。

  一直到早市结束,市集上买东西的人零零星星的,也没有多少了,还剩下两把长豆和几个茄子以及半篮子辣椒和几根胡瓜呢!

  背都背来了,自然还是能卖完最好,祖孙俩就继续守着。

  东西没卖完还没有收的摊子还有不少,零零星星还往市集来的人也有。

  如此,等到日头爬的老高了,宋秋的肚子都咕咕叫了个不行了,早市终于彻底散市,没卖完的,只有两三根胡瓜和一小捧辣椒了。

  “剩下这点,咱就背回去吧,也不重,饿了吧?走,奶带你去吃碗面条。”老袁氏一边收拾着摊子,一边说着。

  将剩下的菜和篮子都背在自己的大背篓里,这才带着背着小背篓的宋秋往市集口去,到了小吏那里,返还木牌。

  市集对面的一条街穿过一座廊桥,就是另一个坊市,专门卖朝食以及各种小吃的。

  早市已经下市了,此番还吃朝食的人几乎没有多少了,老袁氏带着宋秋去了一家面摊,点了两碗素面,很快就上桌了。

  说是素面,那真真是清汤寡水的,除了几颗葱花,就是一撮面,胜在清淡。

  宋秋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拿了筷子就大口滋溜起来。

  毕竟大半夜的起床来赶路,到现在,看这天,起码也是后世的十点钟了,不饿才是怪事呢。

  这年头白面比大米稍贵点,这一碗面,二两的份量,也得两文钱一碗呢,不把汤汁都喝干净,可不是浪费?

  须臾,宋秋就把一碗面带汤的都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她吃东西不挑,只要不是没法下嘴的,都是能吃的。

  老袁氏也吃好了,小心的在另一个带来的钱袋里摸出四个铜板来结了面钱,祖孙俩就背着背篓离开了面摊。

  过了桥,又回到市集所在的安康坊。

  “去布庄瞧瞧,明儿吃席,还得送两尺红布呢。”

  临着长街就是一排的商铺,杂货铺,粮油铺,绣铺,布庄的,都有。

  老袁氏抬脚就进了这家汪记布庄,里头卖的就是供普通百姓的布。

  说定的两尺红布买好了,老袁氏却也不急着付账,再看起其他的布来。

  伙计见她有意,忙麻溜的费起口舌介绍起来。

  宋秋拉也没能拉住,老袁氏自个就做主买了够给宋秋做一声衣裳的布。

  出了布庄,老袁氏才道:“也就花十几个钱,今儿卖了这么些钱呢,回去就把你张爷爷家的一百钱先还了,你舅公那里,后头再说,不急。”

  吃席的两尺布都买了,还能买不上给孙女做衣裳这点布?

  今儿能卖这些钱,都是孙女捡了那老些的鸡枞菌呢。

  就这么一根独苗苗的孙女,可不都是为了她嘛。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