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6章 枪神(上)月初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06章枪神(上)月初

  32天杀敌214人,创造如此战绩的狙击手,即便不是天造奇才,也该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吧。谁能想到,就在创造这一战绩的3个月前,吕长青竟然打枪脱靶了,而且是连续3次。

  当时,吕长青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辟欧洲战场。起初,连许多老战士都不知道具体目的地。军令一下,全军即刻开拔。出发之前,战士们先要把身上带有中国军队标志的东西全部去掉,从中亚地区出发一路往北,闷罐子车里越来越冷,吕长青那年才20岁,入伍才一年,还是个新兵蛋子。当时很多新兵都流泪了。他们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在跟自己的祖国诀别。

  进入到捷克境内,又是一路急行军,24军终于在9月中旬赶到奥地利的战略要地驻防。在此地的一个小村庄里,吕长青所在的72师214团3营8连,进行了入朝以后的第一次练兵,内容是打靶。

  吕长青本不该对打枪发怵,他在入伍后接受过近两个月的专门狙击训练,技术应在众人之上。但来到欧洲以后,天天赶路,加上他又当上了连部的通讯员,哪有时间去琢磨身后背着的那支新枪?

  “吕长青。”连长叫到了他的名字。三发子弹,三次机会。打靶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光秃秃的三个零环,用连长的话来说,吃了三个大烧饼。作为惩罚,吕长青不得不下厨帮炊。是不是枪出了问题?军械员明确答复说:“这是帝国列装的华夏95,一战的时候就在使用,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检验,没问题。”

  打那以后,吕长青常对着这杆枪生闷气:以前用德国人的毛瑟枪,三枪最起码打20多环,怎么换了枪,就成了零环?用他自己的话说,“对这枪还没悟透”。射手视枪如朋友,摸透脾气才能随心所欲,可眼前这枪却像个陌生人。

  从那以后,同班战士发现,归队后的吕长青像中了邪一样,老是端着枪“发呆”,一端就是一个小时。其实,这是在“临阵磨枪”。连日来,吕长青把远近不同的各种物体都当成目标,枪膛里却不装子弹,只是不停地击发。华夏95的枪膛短,后坐力大,子弹出膛时即使有头发丝般的偏差,到200米以外的目标处,就得差出一米开外。在扣动扳机的瞬间,手臂、身体纹丝不动,这是吕长青苦练的第一要务。

  如何做到纹丝不动?吕长青要求自己在击发后一直想着目标,并且要看清楚准星是如何跳离目标稳定下来的。在那一刻,他甚至不会松手放回扳机,就像被冰冻住一般。为了增强臂力,他还自制了两个沙袋,说是沙袋,实际上是用破床单撕成两片,里面装上沙土。练到最后,他在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

  到了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