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8章 超级碰撞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8章超级碰撞

  3月18日夜,新加坡舰队从马六甲海峡悄悄驶出,途经缅甸海,在印度洋上的布莱尔港装载了一些远洋物资后,绕过斯里兰卡,一路向西北方向进入亚丁湾海域,最后穿过苏伊士运河,目标就是世界闻名的亚历山大海港。

  然而就在刚刚进入红海之后,却遭遇了一次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海战。

  在德国海军的标志性战舰俾斯麦号上,海军上将卢金斯正与他的高级将领们一起会商当前的局势。这一次他们奉了德国军事统帅部之命,要执行代号为“莱茵演习”的作战行动,出动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由卢金斯指挥,从挪威出发,意图通过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打击英国海上交通线。但是就在舰队刚刚进入丹麦海峡的时候,却接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一封加急电报,电报中说据秘密警察总局截获并破译的一封电报显示,中国已经派出了一支舰队由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具体目的不明,但据猜测应该是想要封锁苏伊士运河的出海口,使德国和意大利军舰失去与南大西洋和北非的联系。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最高统帅部命令卢金斯带领舰队马上奔赴红海,在中国舰队没有到达预定地点之前,将其歼灭。在奉行大舰巨炮主义的时代,舰炮口径和舰体规模对于决定海战的胜利具有重要影响。各海军大国争相建造巨型战舰,规模庞大、火力猛烈的巨型战列舰不断出现。德国为对付英国强大的海军,在1906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命名为“俾斯麦”号,联想到以往大战中德国战舰惊人的抗打击能力,英国海军部感到对付这艘德舰真是太棘手了。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建成的最大战列舰。它们的建成和服役,在海军界曾引起极大反响,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赞其为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1904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05年,德国海军建造局便准备建造2艘战列舰,以用来替代已过时的“汉诺威”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前无畏舰型。

  此舰排水量达45000吨,超出英国同类军舰10000多吨,舰上火力极强,仅主炮塔就装有381毫米口径火炮8门,大大小小的火炮使全舰炮管林立,像一座浮动的海上炮塔。在速度上,庞大的“俾斯麦”号与任何一艘英舰相比都毫不逊色。可以说,无论就适航性还是战斗力而言“俾斯麦”号都近乎完美。但是,此时的战争样式已发生很大变化,继续奉行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过时,因此无论设计如何完善,在没有空军作掩护的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