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6章 君主立宪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6章君主立宪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12月12日,关续清来到北京城南内阁建筑群北侧的国会馆,举行了立宪会议,与会的有在北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并邀请了一些外国公使和政治学专家列席。

  内阁总理梁启超介绍了未来国家政体的动作模式,最迟不会超过1903年,国家将正式转入新政体,其中最显着的一个变化是皇帝将逐步放弃人事任免权,内阁各部级官员由内阁总理提名担任,而内阁总理人选和最高军事长官人选还将由皇帝亲命,候选人可以由全国届时所有有参政资格的政党各自提出提名,并展开竞选以争取全国国民的支持,票数优胜者当选,获得皇帝颁发任命的资格,在皇帝御批任命书之后,正式当选内阁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任期五年,并至多连任一届。

  而选举的方法则采取近似美国选举人制度,每个省份根据人口和经济贡献的排名,获得不同数量的选举人资格,全国总计八百张选举人票,由各省分配得到九成五也就是七百六十张,其余四十张,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选举人的产生办法则由各省的各级谘议局选出,从乡镇一级上到县州府,再上溯到省级,层层建立起代表民间意愿的谘议局,并在内阁总理选举年选出与总理任期一样的选举人。

  而谘议局在平时也需要对各地方的地方行政官员进行选举,但他们没有提名资格,提名资格掌握在内阁总理大臣手中。以避免地方保护太强,削弱中央的弊端。

  一直在京的八百名选举人组成国会,日常内政和外交事务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国会决定处理,对外战争或是应对战争的事务,则由皇帝亲自处理,由最高统帅部颁发宣战令。

  帝国最高军事权力归属于皇帝,最高统帅部部长处理日常军事调配任务和发展规划,也就是说帝国军队要绝对效忠于皇帝,但在平时接受最高统帅部的指挥。

  从权力分配角度看,内阁掌握着行政权,也就是内政和外交的权力,而皇帝掌管着最高人事任命权和最高决策权,从这一点来看,关续清依然是帝国的绝对掌控者。

  而帝国国会则掌握着立法权,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将由内阁制定,在经皇帝钦定后颁行全国,形成一个规则制度者的集体。代表人物便是国会议长,议长由国会选举而定。第一任帝国国会议长由关续清钦定为北洋三杰之一的王世珍。

  司法权将从现行的行政体系中剥夺出来,由大理寺的各级分支机构掌握,拥有执行法律和行使审判的权力,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大理院院长由国会选举出来,并由皇帝任命。

  涉及的一些机构变更主要是:一、内阁规制不变,著照旧行。

  二、设人事、民政、财政、教育、农工商、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