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6章 治水三策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6章治水三策

  “喳。”武同举擦擦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其实在此之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但是灾害发生之后,由于有的朝代防备和治理措施得当,灾害的损失便非常小,而有的朝代对黄河疏于治理,河灾之后又治理的不及时,所以黄河流域里人、畜、房屋等损失异常惨重。这就是臣所说的说大便大,说小便小的缘故。”

  杨深秀刚才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心说这个武同举说话大喘气,幸好皇上没有责怪下来。

  关续清点点头,面色开始和缓:“继续说。”

  “先说这河道。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从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前清咸丰五年改走现行河道;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十万里之遥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

  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武同举说的既详尽又透彻,一听就知道他曾经对黄河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关续清满意的看了一眼杨深秀,凝神静听武同举下面的话。

  “臣再来说一下河水分流之事。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前明嘉靖中期基本结束,古书上记载‘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其后虽有决溢。但旋即恢复故道。前清前期经大筑堤防。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而山东、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因此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如大修两岸缕堤、格堤、月堤、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到前清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故清中期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治河不力,黄河改道已不可避免。”武同举说起水利问题来,显得得心应手,方才的紧张也消减了大半。

  “好,接着说。”此时,关续清已经相信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武同举必然有治河的良策,以往治河的官员一上来不是先摆出一大堆困难,就是深受向朝廷要钱,对黄河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拿着朝廷拨下来二话不说就去乱堵乱防,结果钱花的不少,却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