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章 章_穿越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收税场景。但想想本次出行的首要目的,还是拒绝了里正的提议,在城门口与同来的村人分别。

  两人脱离队伍,径直向内城进发。没走多远,苟超忽然说道,

  “婶子,我家的情况你也了解,就一农家孩子不比城里的后生。逃难时长辈一下子都撒手去了,我兄弟二人根本不就不晓得自己的生辰八字。”

  童家娘子被他没头没尾的叙述弄得一愣,不解地回到,

  “不晓得就不晓得,甭说大郎,就是俺自生的虎妞、石头,俺也不晓得他俩的生辰哩。咱农家人过日子,都是论者天过,哪有几个使得历法的,还不是看人家城里人甚时候过节,咱跟着就是,怎地说起这个?”

  听她这么说,苟超松了口气,解释到,

  “那啥,我是看张四郎成亲时,又是纳采、又是问名、还得合八字送大雁什么的,繁琐的很,就有点发憷。”

  若按标准的六礼下来,新郎家得送五回大雁,想起家中的经济情况,甭说大雁,就是送五只大鹅,都有点困难。这些可都不算在聘礼当中,况且,就是不在乎这点钱财咬牙出了,但想想得来来回回的折腾,苟超不由抓抓被揪紧的头皮,为难地说道,

  “我家的条件婶子也知道,要是次次都备了礼来,六趟下来,摆婚宴的钱可能都不够了。”

  童家娘子心说,八字还没一撇呢,赵家大郎就考虑了这许多,果然不是一般人物。她逃难前生活的地方就是个小村庄,现在落户的还是,活了快三十年,都没见过哪家成亲是按了传闻中的六礼,张四郎那次就算是开眼界了。

  “大郎放心,老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咱庄户人家哪有许多讲究,林家人要是明事理,答应后就得听咱的,也就是送点定礼就迎亲的事儿,若要扣着那些个没用的理儿,咱还求着她嫁不成,多少人家看上咱大郎呢!”

  苟超不知道自己算“鸡”算“狗”,只是就身高而言,还比人家林二娘低半个头,加上普普通通地长相,在外人看来估计比“牛粪”好不到哪去。可在石河子,不是他自吹,同代人中也就张小四比他人气高点,还在春天结了婚,他现在算是全村有名的钻石王老五。

  被童家娘子一夸,苟超感觉自信多了,整个人轻松不少,边赶车,边为她介绍起县里的布局。

  “婶子,那边就是城西的商街,酒店、食肆,布庄、杂货,都在那边,我要去的粮店也在那边。一会儿我在街口等着,婶子帮我谈好了,咱就一块儿去逛逛,顺道买些家用。”

  古代城市规划与现代不同,尤其是在初唐这种喜好规矩、规划的朝代,商街店铺往往不是自发地形成在城市中心地段,而是被当权者布局在固定区域。在居民区与政府办公地段,除了流水的货郎担,是不允许商贾

  请收藏:https://m.ibwc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